华体会官方网页版-华体会(中国)
一网搜 登录| 注册

当前位置:首页>>专题>>廉政之窗>>廉政文化

君子如何面对不解

发布时间:2025-10-27 09:36 信息来源:学习时报
 

  孔子曰:“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高瞻远瞩,给人指点迷津,大都受益匪浅。我理解如此高屋建瓴的话语,应当包含以下几点含义。 

   

  “不愠”,就是自己不要心理纠结。他人缺少对自己的了解甚至误解,要想得通,不要心理上想不开,不要和他人过不去。人在社会中,个人的大量信息,不可能为他人全部知晓,尤其是自己的善意、善举、优点、才能,不被注意、不被承认、不被重用、造成误解,使人感到怀才不遇,备受委屈,这时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对他人了解的程度如何,要深刻认识社会的复杂性非一朝一夕所奏效,就心平气和了。 

   

  “不愠”,就是自己不要生闷气。他人完全对自己不了解甚至曲解,也不要为此而生闷气、发怒,心理上要宽宏大量,不斤斤计较,不牵肠挂肚。一时一地的误解,不久就会烟消云散,自己为此固执己见,抑郁不欢,不能自拔,又何苦来? 

   

  “不愠”,就是不怨天尤人。他人缺乏或者完全对自己不了解甚至误解的时候,不怨声载道,不应当把这种情况归于外因、归罪于他人。要多从自我的内因进行思考,找出症结,总结经验和汲取教训。 

   

  “不愠”,就是不结仇树敌。他人不是故意伤害,不是致命伤害,就应当能够设身处地,推己及人,宽容谅解,不产生和结下仇恨,更不树敌,一意孤行,一心去报复仇恨。 

   

  “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”之后,《论语》中紧接着就出现了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实际上,这就是对“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”的进一步注解,强调面对自己被误解、冤枉甚至遭受逆境的时候,更应该查找自身原因,反观自我,审视自我,思索一下自己是否善待他人,才是更重要的,才是破解窘境、困境的“锦囊妙计”。 

   

  我觉得真正感悟“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”,需要把孔夫子在《论语》中的前三句话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整体贯通,分析综合。其实,这里把人生最关键的三大方面都强调了—— 

   

  学习,是立身之本。个人修身,重在学习,按照君子、圣贤人格,孜孜以求,常抓不懈,才能有所作为。不断学习是人摆脱、区别于动物本能(孟子所说的禽兽)的要点,是提升自我、革除陋习所必须。是否学习、能否善于和真正乐于学习,决定了为人处世的品位、站位和境界。在“学而优则仕”的选贤任能时代,在漫长的科举时代,在高科技知识经济时代,学习对改变人生命运、改善个人状况,不言而喻。 

   

  朋友,是具有社会价值的体现。在社会关系中,朋友(他人)认可,可以说明人有品行,是善友、益友。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,能够团结协作,才能施展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远大理想和抱负。 

   

  心理,保持健康。“不愠”其实是一种忠恕之道、幸福之道和成功之道。 

   

  可见,美好的人生,高尚的君子人格,学习(立身根本)、朋友(社会承认)和“不愠”(内心健康)这三大方面,相辅相成,至关重要。 

 

  来源:学习时报 
责任编辑:田美玲

主办单位: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

地址:长春市吉林大路6188号  政务大厅:0431-89960186

网站标识码:2201000008  吉ICP备19005403号

吉公网安备22010502000285号

网站地图